提到南臺灣的客家風情,直覺地聯想就是「美濃」,舊名被稱為「瀰濃」,而其命名由來眾說紛紜,最主要的說法來自清雍正時期繪製的「雍正臺灣輿圖」出現的「瀰濃山」,因而得名。而美濃也是客家六堆中的右堆,在過去,下淡水溪(現稱為高屏溪)與東港溪之間交織一幅客家聚落共榮的農村地景,直到朱一貴起兵反清,客家聚落決議組織義勇民團防止家園被受侵擾,義勇軍分為六隊,這便是「六堆」名稱的由來。
湖光景色別緻的美濃湖是十分愜意的景點(圖來源/高雄旅遊網)
濃厚且純樸的客家風情飄盪在美濃的巷弄中,這裡也是客家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地區,隨處可見充滿客家情懷的建築與元素,保留著過往百年來的客家文化,就讓我們一起探索這片位在高雄的山中瑰寶。
記錄著先人耕耘於此的歷史痕跡
敬字亭
又名聖蹟亭、惜字亭,受儒家思想崇尚文風的薰陶下,愛物惜物的客家人覺得書本與文字都是珍貴資源,對字紙相當敬重,不能輕易的丟棄,因此只要是印有文字的紙張都必須經過焚燒還給上天。在美濃共有4座敬字亭,位於中山路與永安路口的敬字亭則為歷史最悠久,建於清乾隆三十年(1769年),以清水磚砌成,六角形三層式的格局造形古樸,亭前另設有製字先師倉頡公的香位,為國家三級古蹟。
敬字亭代表著當地人對文字與書籍的敬重與尊崇(圖來源/高雄旅遊網)
東門樓
東門樓是美濃知名地標之一,建於清乾隆年間,最初的功能為衛護昔日瀰濃庄聚落東側的防禦工事,毀於日治初期義勇軍與日軍交戰的砲火中,而於1937年重建,仿清朝龍簷鳳閣外觀,並於門樓上題了「大啟文明」四個大字,可說是見證了美濃在歷史中的起伏與跌宕。
外型特殊的東門樓在古時為防禦工事(圖來源/高雄旅遊網)
映照青山的靜謐-美濃湖
又名中正湖、中圳埤,面積達21公頃,是高雄市僅次於澄清湖的第二大人工湖,中圳埤原只是一條小圳,後因下雨後水位易暴漲,當地居民於是修築堤防,成為具有儲水、灌溉功能的人工湖泊,每年10月至隔年3月還會有候鳥停留於此,可謂生機蓬勃,沿著湖泊設有自行車道,一邊騎行享受著徐徐微風、一邊欣賞群山與涼亭映照在湖面上的美麗景致,好不愜意!
無論在清晨時分或是黃昏的魔幻時刻,皆能看見美濃湖沉穩且靜謐的美麗(圖來源/高雄旅遊網)
傳承深耕百年的客家文化-美濃客家文物館
美濃的客家文化可說是全台保存最完整的,因此2001年建立的美濃客家文物館便肩負了傳承與保留文化的使命,以社區博物館的理念來規劃經營,落實文化主體性、地域文化開展性之目標,展現美濃的歷史與文化上的多面性,以和社區結合的方式,增進地方族群間的瞭解與互動。建築採用菸樓造型與合院設計的型態,如實地複刻客家文化在美濃耕耘的過往。
美濃客家文物館讓客家文化能夠保存(圖來源/高雄旅遊網)
一窺文學大師留下的點滴-鍾理和紀念館
被尊稱為「臺灣現代文學之父」的作家鍾理和為在地美濃人,想一窺這位台灣文學大師對美濃的記憶,不妨走一趟鍾理和紀念館,館內展示所有鍾理和的手稿、日記、雜記、生活用品及研究鍾理和文學的相關文件資料,並復刻了當時的書房模樣,重現大師執筆書寫的環境,值得一提的是,鍾理和紀念館是臺灣由民間合力興建的第一座平民文學家紀念館,也代表著鍾理和先生對於台灣文學的影響至今深深影響。
鍾理和紀念館內收藏大量鍾理和先生的手稿、文物,也復刻了舊時的書房環境(圖來源/高雄旅遊網)
紙傘的文化與象徵-美濃原鄉緣紙傘文化村
紙傘想必是大眾對美濃的第一印象,在過去,油紙傘在客家人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男孩在16歲成年禮時,送紙傘給兒子,表示著兒子已成年;女兒則在出嫁時贈與一對紙傘,象徵團圓、圓滿、多子多孫之意(「油」紙傘的「油」宇,諧音是「有」的意思,「紙」與「子」同音,有著早生貴子的含意)。在全盛時期當地共有二十幾家紙傘廠,而如今,油紙傘褪去了其經濟價值,不再是民生用品,但卻更兼具文化與藝術的傳承,代表著大眾對美濃的印象,「原鄉緣紙傘文化村」便是為了原鄉的傳承與文化,以油紙傘為幅奏,融合陶藝、文物、民俗、美食五大主軸,將美濃風情發揚光大。
油紙傘代表著大眾對美濃的記憶,更彰顯其背後的文化價值(圖來源/高雄旅遊網)
而除了以上景點,美濃還有許多值得體驗的活動,讓遊客來到美濃不僅可以徜徉在滿懷客家風情的街道、巷弄中,更可以親身體驗客家文化的樂趣,包括小紙傘創作、擂茶體驗、藍染DIY,夏季時還可以參加水圳漂流,以漂漂河的形式體驗水圳對於美濃的重要,若不想濕透,騎單車則是四季都適合的好選擇,無論是要沿著美濃湖騎行欣賞水色之美,抑或是騎進美濃小鎮,來場文化與歷史交錯的客家漫遊,都能欣賞屬於美濃的好風光。來一趟美濃山下的客家小鎮,一起感受純樸人文與幽靜自然風光並行的瀰濃之美。
於夏季可以體驗水圳漂流(圖來源/高雄旅遊網)
美濃休閒農業區地圖(圖來源/農業易遊網)
引用自: http://n.yam.com/Article/20210524465772
離婚證人
留言列表